前言:
2020和2022兩次車檢改革,無疑是兩次全方面深層次的車檢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一方面回應了車主要求降低車檢頻率、減少車檢費用的訴求。另一方面,也是對當前汽車質量提升、車主對私家車保養意識提高現狀的及時反饋與跟進。
新一輪車檢改革內容 車檢周期優化: 未滿10年的非營運車輛,只需要第6年和第10年上線檢驗,共計2次。注冊登記超過10年的,每年檢驗1次。摩托車的車檢,現在改為第6年、第10年、第11年和12年分別驗車。推進網上預約車檢;全面推進貨車年審跨省通辦;推行車檢“交鑰匙”便捷辦服務,優化服務流程,由檢驗機構工作人員一次性負責辦結,提供高效快捷服務;規范窗口服務標準,推進車檢服務大廳、服務窗口、檢測流程標準化。 車檢服務提升: 推進網上預約車檢;全面推進貨車年審跨省通辦;推行車檢“交鑰匙”便捷辦服務,優化服務流程,由檢驗機構工作人員一次性負責辦結,提供高效快捷服務;規范窗口服務標準,推進車檢服務大廳、服務窗口、檢測流程標準化。 新一輪車檢改革對檢測站行業帶來的沖擊 根據公安部不久前新聞發布會上所介紹,新的年檢改革預計可以每年為車主減免200多億元檢測費,這個每年節省下來的200多個億檢測費如果分攤到全國1萬多個檢測站,每個檢測站分攤的檢測費用都是很大的金額。以下是在網上收集到的各個區域的反饋: 杭州: 杭州車管所監管中心工作人員反饋,隨著年檢年限的改變,預計之后每年的檢驗人數會同比下降20-30%。 南昌: 南昌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車管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國慶長假期間,有數千輛符合原8年年檢要求的車輛未來年檢,享受到了新規的政策“紅利”。 山東: 不少檢測機構負責人都表示,這個行業正面臨著“一輪新的洗牌”,未來肯定會有一批檢測機構在競爭中被淘汰。 我們有和車檢行業的專家朋友溝通過,預計本輪車檢改革后檢測站的車檢量同比下降大約在25-30%,不少檢測站的盈虧平衡點將會被擊穿,局部市場的洗牌不可避免。 車檢改革之后,檢測站之間的博弈 2020疫情期間,大家發現車檢市場受疫情影響不大,于是很多人紛紛進入車檢行業,根據我們在市場上了解,疫情期間候很多新建的站點陸續實現了盈利,這些新站點抓住了這一波紅利,當然,也有一部分新建的檢測站,沒有突破盈虧平衡點或者在盈虧平衡點上掙扎。 新一輪車檢改革,哪些檢測站受到的沖擊最大? (1)新進來的沒有突破盈虧平衡點的檢測站 (2)處在市場過于飽和、無序競爭、價格失控地區的中小檢測站 (3)業務單一、缺少自主客戶的小檢測站 新一輪車檢改革,哪些檢測站有潛在經營危機 (1)缺少核心客戶,不會主動營銷的檢測站 (2)成本意識淡薄、實行粗放式管理的檢測站 (3)不尊重客戶、不重視服務的檢測站 (4)思想保守、缺乏革新勇氣的檢測站 新一輪車檢改革,哪些檢測站能在博弈中受益 危機的另外一半就是機遇,新一輪車檢改革,有檢測站扛不住,就會有檢測站乘機擴張,爭搶更好的位置,做好區域布局,向規模經營要效益。這類逆勢擴張的檢測站有這些特征:高層有革新的觀念、有分享的意識;中層干部有想法、有沖勁、有執行力;有互聯網思維、真正以用戶為中心;敢于使用最新的數字化、智能化的系統和工具。 車檢改革后,檢測站如何從激烈競爭中突圍? 目前車檢市場,有的市場是充分競爭,有的市場是不充分競爭;有的區域是有序競爭,有的地方是無序競爭。不同的區域,不同的競爭環境,要采取差異化的競爭策略。這里,我們做一個普遍性的分析: 客戶是檢測站的利潤源泉和生存之本,檢測站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存活下來,必須要有核心客戶群。核心客戶可以是單個的車主,也可以是機構客戶,還可以是代辦等,核心客戶是檢測站的主要利潤來源,檢測站要把更多的精力花在核心客戶的管理和維護。如果檢測站沒有核心客戶,那就需要花精力拓展核心客戶。我們在檢測站探討不同客戶的差異化跟進策略時候,就提到過:拓展新客戶、管好大客戶、留住老客戶, 這些在我們研發的ASI智慧檢測系統已經有對應的軟件模塊。 檢測站的管理要從粗放型的管理向精細化的管理轉型,要借助先進的管理模式和工具來降本增效 無論是“交鑰匙”工程,還是檢測服務標準化、檢測窗口服務優化,都是要求檢測站提升管理能力。檢測站要練好內功,要向管理要效益。我們率先在車檢行業內提出檢測站管理改革突破的方向是精益管理,檢測站要做到均衡車檢,然后到精益管理,最后實現精益數字化運營。 我們分析一個華南的檢測站一年的經營成本,發現人工成本占到65.2%以上,辦公室成本在6.6%左右,場地租金在17.4%左右,軟件費用在1.4%,設備保養和損耗及檢測耗材在9.4%左右。大家可以看到單這個人工成本+辦公室成本就占到70%以上。而場地租金是剛性的,沒法節省,只能通過對檢測站場地的綜合利用來降低每平方米的成本,比如山東那邊的部分檢測晚上利用空余的場地搞燒烤等。另外、軟件費用、設備保養和維護這些費用也很固定,檢測耗材節省的空間也是有限。所以,檢測站費用控制的大頭還是在人工成本和辦公成本,辦公成本包含電費、水費、打印紙、電話費等。首先水費和電費的成本控制是最好控制的,只要建立好辦公室的用水、用電管理制度就好。其次是打印費和電話費, 如果能用好數字化的工具,比如 OCR智能識別系統生產電子文檔,一方面能降低人工的工作量,另外借助無紙化辦公室可以節省辦公室成本;日常溝通可以用盡量微信溝通,提醒老客戶年檢到期信息可以用短信群發系統,有檢測站評估過了,如果使用ASI短信群發系統去給客戶推送年檢到期和保險到期信息,完全可以節省出一個電話營銷人員的工作。 檢測站在研究成本降低方案的時候,需要考慮如何用數字化的工具來降低獲客成本和客戶維護成本,比如使用ASI全員營銷系統和客戶轉介紹系統來減低獲客成本,用短信群發系統來推送檢測的活動信息及利用節假日和客戶保持互動來增加客戶粘性。 被譽為臺灣企業界“精神領袖”的王永慶認為:節省一元錢等于凈賺一元錢。這條企業經營的至理名言,被稱為“王永慶法則”,在檢測站短期無法獲得業績增長的情況,檢測站首先是要控制成本,節省每一分錢。 運營能力是檢測站的核心競爭力,檢測站要不斷提升運營能力 ASI智慧檢測團隊率先提出檢測站之間未來競爭的核心是運營能力的競爭,誰最先實現精細化運營、誰最先實現到數字化決策管理就會在未來的競爭中處在一個有利的位置。 1 營業大廳的精細化運營 檢測站誰最先能通過內外部培訓,讓營業大廳的人員做到一人多崗、一技多能,誰就提升營業大廳的工作效率。本輪車檢改革一個很重要的節點就是:“交鑰匙工程“提出了一次性辦結,還有窗口服務的管理提升。ASI智慧檢測團隊認為,檢查站的營業大廳是可以通過應用自助化的設備、智能化的系統,借助流程優化和工作前置,是可以實現少人辦公甚至在未來實現無人辦公。檢測站可以把節省出來的人員放到其他的運營崗位、營銷崗位等。 在最近的ASI智慧系統培訓會上,ASI團隊專家提出一個話題,現在有的地方疫情還很嚴重,如果檢測站有員工因為疫情被封在小區,而檢測站其他工作人員不具備一人多崗的能力怎么辦? 所以,不確定性的疫情也是要檢測站加強員工培訓,讓員工具備一人多崗的能力。 2 檢測站車間、檢測站現場的精細化的運營 之前的ASI智慧檢測的直播上有提到過,檢測站可以借助預約系統、上門接車軟件等,做好車檢調度、實現錯峰檢測。通過均衡車檢,提升單人的產出,把檢查車檢的產能做到最大、把成本控制到最低。ASI智慧檢測系統有專門的績效看板,還有相關的沙盤數據等來支持檢測站現場的精細化運營。 3 營銷和客服端的精細化運營 檢測站如何借助數字化的營銷工具,打造檢測站自己的客戶私域流量池,借助精細化運營,將公域客戶不斷地轉換成檢測站私域客戶,并通過以老促新產生客戶裂變,如以下的轉化過程:公域流量→ 公域社交→ 私域社交→ 私域流量→ 促活轉換 →營銷裂變。 4 外部運營能力 檢測站具備鏈接外部的能力,要借助數字化的系統和工具,同檢測站的上下游和異業聯盟保持鏈接。構建檢測站自己的生態圈。 5 智慧化決策能力 檢測站目前更多是依據以往的經驗進行決策,未來,檢查站需要把經驗和數據分析結合起來,借助數字化、智能化的工具,對數據進行整合,用數據驅動決策,讓決策更加科學。 ASI智慧檢測系統作為檢測運營的工具,通過智慧化的手段,對運營過程數據進行診斷分析。結合不同市場形成最優的決策建議。達到降低運營成本。提高運營轉換率的目的。 提升服務水平,樹立行業口碑,做好品牌營銷。 行業專家提出,技術可以不斷被更新替代,只有好的品牌才可以養活三代,檢測站之間終極競爭是品牌之爭,檢測站要注重服務水平提升和行業口碑打造,不斷提升品牌營銷能力,最終實現品牌溢價。我們在和檢測站打交道過程中了解到,檢測站管理層已經開始從過去關注價格,轉變到關注價值;從過去關注中介代辦,到關注用戶;大家都開始重視服務,開始注重品牌形象。ASI智慧檢測團隊有品牌營銷專家、客戶服務專家,可以為檢測站提供這方面的咨詢服務,特別是可以對樣板客戶提供免費品牌營銷咨詢服務。 車主對車檢改革期望值依據很高,車檢改革的腳步還會一直向前,未來車檢的頻率還有可能再次降低,比如第六年的首次上線取消或者延后到第八年。檢測站需要不斷提升管理、運營和營銷水平,做好差異化的競爭,才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聯系我們,一起探討車檢改革以后檢測站的博弈和破局之道!